航运学院“郑和班”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实践赋能,助力航运人才成长
作者:田蜜/文 田蜜/图 审核人:周德贵、王东 来源:学工办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15:22 点击数:
2025年7月8日,航运学院2024级“郑和班”同学在学院党委书记周德贵、院长盛进路的带领下,走进重庆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开展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警务装备实操、水上救援设备研学、警务案例深度研讨为载体,推动航海安全理论与警务实践深度耦合,既为“郑和班” 学子打造了沉浸式职业启蒙课堂,更为学院第三学期 “产教融合、实战育人” 的改革探索增添了生动实践注脚。

第三学期改革:破界重构,构建全链条实践育人新生态
航运学院自2025年起全面推行“认知实习—技能实训—项目实战”三级实践育人体系。第三学期聚焦“行业真实场景”,通过校企协同、任务驱动、场景融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从“课堂学习者”向“行业实践者”转型。
“传统两学期制下,航海类专业学生往往在毕业前才接触实船操作,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突出。”周书记在活动现场强调,“第三学期的设置,让‘水上应急处置’‘航海安全法规’等核心课程得以嵌入真实警务场景,帮助学生提前筑牢职业认知,强化责任担当。”

郑和班培育:精神铸魂,锻造新时代深蓝领航力量
活动现场,盛院长结合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阐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航海精神内核。“600年前,郑和船队以精湛的航海技术维护海上安全;今天,你们同样肩负着守护水域平安的使命。”他勉励学生,“要以‘郑和班’为起点,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海洋战略,成为新时代航海事业的‘擎旗手’。”
在分局指挥中心,学生们通过“智慧警务平台”实时观摩长江重庆段船舶动态监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魏睿航深有感触:“过去以为航海只是机械操作,今日才深刻领悟,每一次航行决策都关乎生命安全,这让我对专业价值有了更厚重的认知。”

警校协同共建:资源聚合,共筑水上安全治理新格局
重庆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对此次合作高度重视,在座谈会上副局长苑廷海围绕“水上治安管理”“船舶消防救援”“涉外警务处置”三大主题深入解析行业实践。学生郑楠结合专业前沿,提出无人驾驶智能搜救船与海事局搜救定位系统深度融合的创新构想。水上分局巡察支队长何顺奎结合实战经验指出,智能技术在长江应用虽面临限制,但正积极探索复杂环境下智能巡航与搜救的效能优化路径。艺术设计学院杜院长从跨学科育人角度,力荐场景项目式教学模式,强调通过真实问题导向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育复合型行业人才。盛院长着眼长远发展,提出深化研学合作构想。未来,双方将在“航海安全研究”“智能化、智慧化巡查巡航”“应急演练协同创新” 等领域持续发力,为长江经济带水上治理提供坚实人才与智力支撑。

结语:以实践为桨,驶向海洋强国新征程
此次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活动,是航运学院落实“产教深度融合、科教深度融合”战略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郑和班”的标杆引领、第三学期的体系重构、警校协同的资源共享,学院正逐步构建起“航海精神浸润—核心技能锤炼—职业使命担当”的全链条育人模式。
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千千万万“郑和式”的航海人。航运学院将持续优化第三学期实践课程,让更多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读懂航海、热爱航海、奉献航海,为航运强国战略贡献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