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七)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航运学院实践团深入渝北区大盛镇调研
作者:周香邑/文 孙钰其/图 审核人:周德贵 来源:学院团委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10:39 点击数:
2025年7月15日,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海润扬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的青龙村和天险洞村,围绕“科技兴农与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果园基地、蔬菜园区及座谈交流,团队深入了解了智慧农业在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探寻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青龙村:智慧果园织密科技网,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在青龙村2100多亩的柑橘果园中,科技已深度融入种植各个环节。高效雾状喷灌系统每小时流量达45升,覆盖范围广于传统滴灌,实现节水增效;恒压打药系统可根据地形自动调节压力,使工人仅需轻便设备即可完成复杂坡地作业,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园内布设47个土壤监测器,实时采集数据,并辅以无人机进行动态补充检测,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提升了产量,保障柑橘年产量稳定在110万斤,更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等机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技术减人、产业留人”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科技驱动、农民受益的现代农业之路。
天险洞村:智慧农业融合生态旅游,绿色蔬菜打造产业链

天险洞村则探索出一条智慧农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该村打造的绿色蔬菜基地广泛应用土壤监测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产出的高品质蔬菜不仅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商品,也通过社区团购等新型销售模式进入城市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
蔬菜基地负责人表示:“两个村子虽然作物不同,但都紧紧抓住‘智慧’这一核心要素。青龙村以技术提效率,天险洞村以科技强品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这正是乡村振兴的本质所在。”
惠民利民增收,乡村振兴聚合力

智慧农业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引擎。借助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设备与精准化服务,传统农业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限,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科技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更重塑了农村的发展逻辑——以数据为支撑、以效率为核心、以农民福祉为目标,激活土地潜力,释放乡村活力。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技术落地、人才回归、产业振兴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代青年应主动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广袤田野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