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船舶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开展“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教研活动

作者:印洪浩  审核人:周德贵  来源:教学办   时间:2025年03月18日 16:23    点击数:

为响应“智能航运”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轮机工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3月14日14:00,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船舶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系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教研活动。

聚焦专业发展,锚定融合方向

雍青青老师认为:轮机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智能运维及海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当前,AI技术已在船舶智能监控系统、轮机故障诊断、虚拟仿真培训等领域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推动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应对航运产业智能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她强调,需要以“AI赋能教学创新”为抓手,构建“理论-仿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智能航运时代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多维解析应用,探索教学创新

轮机工程专业负责人张钊结合轮机工程专业特色,系统阐释了AI技术在教学中的三大应用路径:

虚拟仿真教学革新:通过构建船舶动力装置智能仿真系统,动态模拟机舱设备运行状态、复杂海况下的轮机故障场景,帮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强化设备操作与应急处置能力;

智能评估体系构建:依托学习行为分析技术,对学生的课堂互动、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生成个性化学习诊断报告,实现“精准化”教学反馈;

动态资源库建设: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整合轮机工程法规、设备原理、行业案例等内容,打造实时更新的智能化教学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一站式知识服务。

共议融合路径,平衡技术与人文

教师们围绕“AI技术应用与轮机工程教育本质的平衡”展开深入交流。针对“智能化教学是否会弱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与会教师提出“AI+双师”协同教学模式——AI技术承担标准化知识传授、仿真训练及数据化评估任务,教师则聚焦工程伦理引导、复杂问题分析思路培养及个性化实践指导,形成技术赋能与人文浸润的教学合力。

推动AI技术从“辅助工具”向“融合要素”的深度转变。未来,重庆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速智能教学平台建设,深化“AI+轮机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助力培养适应智能航运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学院地址: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400074 
电话:023-62652621     023-62652495(传真) 邮箱:hhxy128@cq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