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布局,切实以基金申报推动学院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10月22日,航运学院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总结暨2026年度申报动员会。学院领导班子、科研骨干及青年教师代表参会。
院科研秘书张钊博士总结了2025年航运学院基金申报与立项情况。
吴俊副院长从国家、重庆市及学校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深入解读了科研资助趋势与政策导向。他强调,基金申报工作要“提前准备、主动谋划”,要牢牢抓住申报的黄金时间——10月至12月,确保在11月底之前完成初稿,为后续修改与完善留足时间。
他指出,学院将根据申报内容与方向进行科学分组,每周由班子成员牵头开展专题研讨,持续推动申报进度与质量提升。对高质量的申报书,学院将邀请专家组进行重点指导和精准辅导,帮助教师打磨项目书、提升竞争力。同时,吴俊副院长鼓励全体教师以更高标准、更实行动投入科研申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争取在2026年度基金立项中再创佳绩,为学院科研实力提升注入强大动能。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和基金申报实践,分享了诸多宝贵见解。雍青青老师结合个人申报经历与专家评审意见,从申报书写作结构、科学问题凝练及研究内容逻辑展开详细阐述,提出要注重科学问题的精准提炼与创新表达。张代勇老师进一步指出,扎实的研究基础是项目成功申报的关键支撑,应在日常科研中积累数据与成果,为申报打牢根基。贺大镕老师结合博士阶段的科研经历,强调科学问题的凝练是申报书的核心,要在创新性和可行性之间取得平衡。刘冬冬老师则提出,自然科学基金与社科基金具有互补性,科研人员应尝试“双申报、双促进”,以跨学科研究拓展科研新空间。吕修颐老师与王宇航老师结合评审意见,分享了如何在申报中凸显项目特色、展示创新亮点,从而提高优先资助概率的实践经验。
大家的发言内容充实、观点鲜明,形成了从科研积累到问题凝练、从写作技巧到跨领域申报的完整经验链条。会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为学院新一轮基金申报工作积聚了智慧与力量。
总结讲话中,周德贵书记充分肯定了学院在基金申报与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进展,对年轻博士和科研人员提出“五要”的具体要求:要做航运学院浓厚科研氛围的营造者、要做提升航运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践行者、要做善思辨勤研讨的“碰撞者”、要做勇于汲取优秀兄弟学院先进经验的善学者、要做打破形式务实求进的打表推进者!周书记鼓励大家以基金申报为契机,拓展科研视野,提升科研品质,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学院一流学科建设。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学院系统总结基金工作经验、科学规划新一轮申报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