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25年暑期调研圆满结束

作者:印洪浩  审核人:周德贵  来源:教学办   时间:2025年08月29日 10:29    点击数:

为响应学校学科专业转型调研要求,深入了解船舶与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高校专业建设前沿,为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及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船舶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组织开展了2025年暑期调研工作,以期为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目前,调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一、调研基本信息

调研目的:为精准对接船舶与航运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及高校专业建设前沿动态,为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及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就业渠道,船舶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组织开展了本次暑期调研工作,调研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优化、实践教学改革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调研时间:2025 年 7 月 21 日 - 8 月 15 日,共计 26 天(其中深圳片区 2 天、扬州片区 2 天、青岛片区 3 天、高校片区 5 天,往返交通及衔接时间 14 天)。

调研地点:覆盖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扬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大连市5 个城市,具体涉及深圳福田区、蛇口孖洲岛基地,扬州广陵区、仪征市,青岛黄岛区、崂山区,武汉理工大学校内、大连海事大学校内等 8 个核心调研点位。

参与人员:均为我系专业教师,具体包括印洪浩(全程参与企业调研)、童亮(参与深圳、扬州片区企业调研)、屈紫懿(单独参与武汉理工大学调研)、张钊(单独参与大连海事大学调研),无校外人员或学生随行。

调研对象:共涉及9 家单位,其中行业企业 7 家(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子公司、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深圳勇春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仪征厂区、中船集团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洲际船务集团)、高水平高校 2 家(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二、调研行程及具体内容

(一)深圳片区调研(7月 21 日 - 22 日)

参与人员:印洪浩、童亮

调研路线:7 月 21 日下午赴深圳福田区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子公司,22日上午赴深圳蛇口孖洲岛基地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7 月 22 日下午在深圳勇春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具体内容

    • 与中远海运深圳分/ 子公司周总(总经理)及船员出身企业代表座谈,了解公司船员规模(管理全国 4.6 万名船员、深圳分公司 2500 名船员)、薪资体系(实习期 6400 元/月+年终奖、三管轮19000 元/月)、与我校合作情况(2021 年起招生 64 人,报到率 73.4%、流失率 19%)及管培生计划(在船薪资 + 2000 元 / 月),收集企业对课程设置(需新增新能源船舶内容、校内完成 T11/T12 培训)、学生能力(强化英语口语、考取机工证书)的建议。

    • 走访友联船厂,与周旻(副总经理)、张敏川(人事经理)交流,考察40 万吨干船坞及修船车间,了解企业修船业务(LNG 船维修、周期 1 个月)、造船技术(防风节能、气泡减阻)及人才需求(英语交流、CAD、自主学习能力),实地查看高技术船舶建造流程。

    • 与深圳勇春张谢嵩(总经理)、刘洪涛(副总)座谈,掌握公司船舶规模(42 艘集装箱船、计划 2028 年底新增 30 余艘双燃料船)、船员构成(大陆 / 台湾 / 缅甸 / 印尼籍)及企业文化,收集环保法规(脱硫塔原理、排放区规定)、教学案例(船级社/保险公司网站案例)相关建议。

(二)扬州片区调研(7月24 日-25日)

参与人员:印洪浩、童亮

调研路线:7 月 24 日赴扬州广陵区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7 月 25 日赴扬州仪征市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仪征厂区。

具体内容

    • 与新大洋造船副总、人力资源部部长、技术部长及我院毕业生安坤明、梁涛座谈,了解企业业务(散货船生产、依托“通州 - 泰州 - 扬州”造船产业带)、设计软件(Tribon 用于生产设计)、设备调试分工(锚机/发电机自主调试、大型设备供应商调试),收集学生思想引导(鼓励赴沿海就业)、实践安排(尽早进厂“师带徒”)建议,同步访谈毕业生了解理论与实践衔接难点。

    • 参观招商局金陵船舶仪征厂区管子加工车间等核心车间,与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技术部长及毕业生高玉涵交流,掌握企业规模(2700 余名员工、技术中心 470 人)、业务优势(滚装船生产行业领先)、设计分工(南京厂区详细设计、仪征厂区生产设计,用 AM 软件)及招聘计划(南京 / 仪征厂区同步建设,近年招人多),确认技术主力薪资(年收入 15 万左右)及生产生活条件。

(三)青岛片区调研(8月13 日 - 15日)

参与人员:印洪浩

调研路线:8 月 13 日 - 15日在青岛黄岛区中船集团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青岛崂山区洲际船务集团调研。

具体内容

    • 与北海造船王超(人力资源部科长)及毕业生黄犇犇、赵俊博座谈,了解企业生产情况(2025 年造船量同比翻倍)、招聘计划(拟招我校 20 人)、薪酬体系(基本工资 + 出图量计件)、岗位分配(英语四级留技术部、其他去生产线)及生源倾向(北方生源),确认设备 / 管系原理课程实用性,考察生产生活条件。

    • 走访洲际船务集团办公场地,与谭军(执行董事)、沈爱兵(船长)、周培利(轮机长)座谈,掌握企业资质(香港上市、连续两年“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与我校合作(订单班未毕业、仅 1 人派岗)及深度合作意愿(参与项目式教学、微课、讲座,希望派教师任订单班班主任),收集学生考证(提高通过率 / 效率)、英语能力(简单交流 “张得开嘴”)建议,了解暑期航海夏令营安排。

(四)高校片区调研(8 月9 日 - 12 日)

  1. 参与人员:屈紫懿(武汉)、张钊(大连)

  2. 调研路线:8 月 9 日 - 10 日屈紫懿赴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8 月 10 日 - 12 日张钊赴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 具体内容

    • 屈紫懿与武汉理工大学金华标(实验室负责人)交流,参观轮机模拟器实验室,了解轮机专业班型(2 个卓越班、8 个普通班)、课程重点(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智能化轮机监控系统、国际海事法规)及实践教学模式。

    • 张钊与大连海事大学韩志涛、宋立国(骨干教师)座谈,查阅“智能船舶运维”“船舶能效管理” 等课程大纲,考察国家智能船舶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大连船舶重工等企业代表交流 “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实验室” 模式,访谈师生了解跨学科导师指导、科研项目参与情况,重点学习 “基础 - 核心 - 方向 - 实践 - 创新” 五级课程结构。

本次调研表明,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的转型不是“选择题” 而是“必修课”,只有紧跟行业趋势、对接企业需求、借鉴先进经验,才能培养出适应智能航运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后续需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举措,推动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院地址: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400074 
电话:023-62652621     023-62652495(传真) 邮箱:hhxy128@cq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