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085223)
一、专业领域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的工程技术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造船与海洋工程装备大国,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领域主要培养从事船舶、海洋结构物、船舶装备等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与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领域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承担本专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学风严谨,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
2.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学科前沿技术动态,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和应用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1.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分课程学习、实践锻炼与撰写学位论文三个阶段。
2.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1.5年,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用于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不少于1年。
3.全日制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满足相应条件并完成申请流程可以提前毕业,但入学注册后在校时间不应少于2年。
四、主要培养方向
1.船舶先进制造技术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技术
3.船舶装备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
五、实践环节要求说明
1.选听讲座
选听公共讲座和专业发展讲座不少于5次,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写出不少于500字小结,经导师审阅同意后自己留存,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导师考核,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2.主讲专题讲座
参加学术研讨或学术会议至少3次,其中由本人主讲至少1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导师考核,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3.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践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两部分。实践活动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实践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践在企业进行。学生应形成工程实践计划书,经指导老师同意,报送学院审核,批准后执行。
1)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的重庆市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
2)专业实践:依托本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舶设计研究院、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船澄西远航船舶(广州)有限公司、长江船舶设计院、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等,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学校和基地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上述两个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实践环节完成后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报告或实习报告。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导师考核,考核合格后记2学分。
六、实践基地
1.在重庆本地、沿江流域和沿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达和集中的地区,依托政府和相关企业,“政、产、学、研”相结合,共建6-8个专业硕士实践基地,通过联合建设保证校外基地具备教学和实践的各项条件。
2.坚持校内外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聘请实践基地相关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成为本专业硕士部分实践课程授课教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企业的需求和所需要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选题,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
3.实践基地由校内、校外培养基地共同承担研究生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见表1)。其中,校外培养基地分二种类型:一类为共建实践基地,可批量接收和集中安排研究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践实习;另一类为结合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进行的实践实习,实践实习内容往往与论文选题密切相关。
表1 实践基地概况
基地 类型 |
基地名称 |
必修环节名称 |
对应的 培养方向 |
备注 |
校内 基地 |
重庆市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 |
各方向 |
|
重庆市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校外基地 (类型Ⅰ) |
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舶设计研究院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专业 实践 |
批量接收研究生进入基地进行的实践 |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中船澄西远航船舶(广州)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
校外基地 (类型Ⅱ) |
基地名称依指导教师横向课题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而定 |
结合指导教师横向科研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进行的实践 |
七、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1.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8~32学分,最低要求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16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应完成必修实践环节4学分。
2.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应公开发表或被录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单位署名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否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安排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不应晚于第3学期,开题报告完成1年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的选题、类型和应达到的学术水平有如下要求:
(1)对所研究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对某些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具有实际运用价值。
(2)论文类型可灵活多样,包括:1)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2)技术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3)侧重于企业及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4)调研报告类论文,应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调研方案应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调研成果应可靠、实用。
(3)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学术价值和工作量。论文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到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和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
3.学位论文严格按照论文选题—论文计划—论文写作—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的过程进行。
九、其它说明
全日制硕士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备 注 |
学位课 |
公共 学位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一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 |
18 |
1 |
一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150 |
4 |
一、二 |
基础学位课 |
数理方程 |
36 |
2 |
一 |
至少必修2门 |
矩阵分析 |
32 |
2 |
一 |
数理统计 |
36 |
2 |
一 |
数值分析 |
36 |
2 |
一 |
随机过程 |
36 |
2 |
一 |
船舶制造工艺力学 |
36 |
2 |
一 |
计算流体力学 |
36 |
2 |
一 |
计算结构力学 |
36 |
2 |
二 |
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 |
36 |
2 |
一 |
数字信号处理 |
36 |
2 |
一 |
专业学位课 |
船舶先进制造技术 |
36 |
2 |
二 |
至少必修1门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分析 |
36 |
2 |
二 |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
36 |
2 |
二 |
现代测控理论 |
36 |
2 |
二 |
轮机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
36 |
2 |
二 |
非学位课 |
公共非学位课 |
科技活动及学术规范 |
24 |
2 |
一 |
必修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6 |
2 |
二 |
选修 |
数字化造船软件原理与应用 |
36 |
2 |
二 |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与测量技术研究 |
36 |
2 |
二 |
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
36 |
2 |
二 |
船舶兴波阻力理论与数值计算 |
36 |
2 |
二 |
船舶耐波性理论与波浪载荷计算 |
36 |
2 |
二 |
船舶运动建模与仿真 |
36 |
2 |
二 |
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技术 |
36 |
2 |
一 |
高性能船舶原理与设计 |
36 |
2 |
二 |
船舶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 |
36 |
2 |
二 |
船舶动力装置性能分析 |
36 |
2 |
二 |
轮机仿真与控制技术 |
36 |
2 |
二 |
实践环节 |
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 |
|
2 |
三四五 |
必修 |
专业进展类讲座不少于5次 |
|
1 |
三四 |
参加学术研讨或学术会议至少2次 |
|
1 |
二三 |
|
|
|
|
|
|
|
|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2015-7-6